对中国血小板免疫学学科工作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5日 来源:南宁输血医学研究所血小板免疫学网 阅读次数:

作者:吴国光   申卫东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14, 27(1):5-7.

篇首:血小板是血液的三大有形成份之一,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血脂代谢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 2],血小板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是现代输血医学和血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血小板的表面有丰富和复杂的抗原,其基因多态性又有种族和群体特征。由于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s,HPA)的免疫原性,能通过输血、妊娠及药物等免疫因素而产生相应的抗体,血小板抗原和抗体间的免疫反应,将可能导致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紫癜、各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问题,血小板免疫学学科(Platelet Immunology)的发展和应用,对提高血小板免疫异常疾病的诊断、治疗;对提高血小板输血治疗的疗效,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的专业人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及其免疫反应特征上,包括结构、功能、命名、检测和鉴定技术、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国际学术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使预防、诊断和治疗因血小板免疫介导带来的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血小板输血医学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血小板免疫学也发展成为血小板免疫生物学学科,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3-6]。中国的专业工作者在2007到2009年期间,受国际输血协会(ISBT)和ISBT血小板免疫学工作组的委托,成功地主办了全球5大洲23个国家的42个实验室参加的第十四届ISBT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7-8],在国际上增添了我国的学术影响。这项国际学术活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血小板免疫学学科发展,国内一些实验室也开始积极开展血小板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综观整体情况,我国血小板免疫学的学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引发了以下的思考,供学科工作者讨论。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免疫学;中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 1992-2024  www.platelet-immunology.cn 版权所有 桂ICP备11001787号-2 公安备案号:45010702000752